隨著觀測技術的飛躍發展,天文學家得以一窺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也逐步揭開行星形成的過程。臺北天文館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湯雅雯博士,將於6月15日(日)下午2時至3時30分,在第一演講室舉辦專題講座「搜尋太陽系外的行星形成」,帶領民眾探索行星誕生的起點與宇宙中無數「太陽系」的可能樣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如何知道其他恆星旁也可能孕育行星?本場演講將聚焦於年輕恆星周圍的拱星盤——行星形成的搖籃。湯博士將介紹目前天文學界如何運用光學與近紅外波段觀測這些盤面結構,並透過高角分辨率技術,追蹤塵埃與氣體的運動,揭示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在形成早期可能的樣貌。此外,講座將回顧近年來系外行星搜尋的成果與挑戰,包括目前所發現的行星分布、型態與特性,也將說明人類如何一步步從理論推測、間接證據,到親眼「看見」系外行星的探索旅程。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場關於天文觀測的知識饗宴,更是對宇宙起源之問的深入探討。本次講座同時提供線上直播服務,可於報名後取得直播連結,讓您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一同參與這場知性之旅。即日起歡迎至臺北天文館官網「活動報名」專區登錄,名額有限,額滿為止。邀請對宇宙、天文與行星起源感興趣的民眾,一同走進拱星盤,尋找行星誕生的足跡。
臺北市交通順暢小組彙整未來4週(114年5月26日至114年6月22日)預期影響交通之活動與工程,提醒用路人提早因應,並建議民眾多利用捷運、公車及YouBike,輕鬆出門又可減碳。活動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定向越野-中距離:114年5月26日(一)及27日(二)7時至17時於碧山露營場。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個人公路賽:114年5月27日(二)及28日(三)10時至14時於磺清路、磺清大橋、陽金公路(台2甲)。特公盟2025盡情遊戲日:114年6月6日(五)22時至6月8日(日)6時(含進撤場)JJ 林俊傑 JJ20 FINAL LAP世界巡迴演唱會:114年6月7日(六)至6月8日(日)16時30分至20時2025年臺北大巨蛋富邦悍將主場賽事:114年6月12日(四)17時至22時、6月13日(五)17時至23時、6月14日(六)14時至22時30分、6月15日(日)13時至21時30分工程捷運工程萬大線:中正區與萬華區(羅斯福路、南海路、南昌路、西藏路及萬大路)。環狀線南環段:文山區(新光路2段「捷運動物園站」前、萬壽路與秀明路2段口)。信義線東延段:信義區(信義路6段、福德街及中坡南路)。環狀線北環段:士林區(中正路、環河北路)。其他道路工程松山及內湖區辦理「民權大橋上部結構改建工程」。重慶南路3段辦理「中正橋改建工程」。重慶北路1段「辦理C1/D1土地開發案新建工程」。經貿二路辦理「臺北市南港區經貿段15地號土地地上權案新建工程立體連通空橋工程」。 特別提醒民眾,捷運萬大線施工封閉南海路、西藏路及萬大路部分車道,南昌路自寧波西街口至南海路口改為南往北單行道,北往南車輛請繞行牯嶺街及寧波西街;往來萬華及中永和地區的民眾,請多利用愛國西路、和平西路及鄰近橋梁等替代道路。未來4週將舉辦之活動及施工名稱、地點(路段)及時間詳如附件。另交通局呼籲民眾搭乘大眾運輸、騎乘自行車或步行,多多使用綠色運輸,更建議可使用基北北桃都會通,除了交通費划算,又可免去交通壅塞的困擾;若仍需自行開車時,建議避開活動及工程地點及時段,或提前改道行駛,以免行程延誤;行經活動地點時,請遵守標示並依照員警或義交指揮,小心駕駛,遇停車場滿場時,亦請勿占用道路排隊等候進場。1140526 未來4週.pdf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發稿日期:114年5月26日聯 絡 人:林靜莉 主任(臺北田徑場志工站站長)聯絡電話:27565018轉12、0972699159世壯運臺北田徑場的志工由三個團體志工(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活力世代及㵾光基金會)、個人志工及語言志工組成。志工們各個臥虎藏龍,其中不乏有醫師、外商公司、退休老師、學生等。賽事期間,因為有志工們「最美陪伴」的服務,而有了以下暖心故事。 故事一:失而復得的暖流田徑場志工們「心懷壯志」,與每一位來到世壯運的選手「共成賽事」。他們總是笑臉迎人,即使語言不通,也透過微笑貼近選手的心,用熱情拉近臺灣與世界的距離。志工們陪伴選手度過許多時刻,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個協助找回失物的經歷。有位來自蒙古的奶奶,不小心弄丟了對她而言特別有意義的世壯運選手大禮包運動水壼。雖然家裡水壼很多,這個卻獨一無二。奶奶焦急萬分,志工們立刻協力幫忙。當水壼被快速找回時,奶奶的那份失而復得的開心,以及對志工們表達的無限感謝,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受到溫馨的暖流。 故事二:金牌榮耀的分享志工們不僅是場邊的服務者,更是選手們的啦啦隊。在臺北田徑場的服務站附近,志工們隨時留意著來往的選手。一見到拿著壯寶的選手入場,他們便主動上前,為選手們歡呼喝采,讓選手們在獲獎的光輝時刻,感受到來自臺灣的溫暖與榮耀。有一位日籍選手,在賽後特地回到志工站。不僅感謝志工站們先前協助他釐清賽事流程,更邀請工作人員與志工們簽名合照,並開心地分享他獲得金牌的喜悅。這段溫暖的交流,不僅展現跨越國界的友誼,也印證志工在協助及推動賽事順利進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語言志工的存在,更是搭建起選手與醫護站之間的橋樑,確保選手能及時獲得救護。故事三:無聲的守護志工的身影,可說是無所不在,他們的關心往往從微小的地方出發,織成巨大的網,守護著每位選手。更令人感動的是,有時無須你開口,他們就已做到貼心且無微不至。在臺北田徑場的一樓,有位志工大姐,雖然不會說英語,卻總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關懷。她注意到選手們在特定位置起身時,可能會撞到上方的樓梯。於是,她默默地守護在那裡。只要有選手一站起來,她便快速地把手伸出,為選手做防護。這份無聲卻充滿力量的守護,是志工大姐用行動詮釋的「最美陪伴」,讓每一位選手都能感受到被關心的溫暖。
為保障民眾使用藥品及醫療器材衛生安全,本局自即日起至11月28日止辦理藥商、藥局及醫療器材商普查,請業者配合辦理。 本局呼籲業者應自行檢視營業環境與作業管理是否符合下列規定:一、 許可執照登記事項要正確,登記事項有變更時,應辦理變更登記。二、 許可執照懸掛於營業處所明顯位置。三、 專業藥事人員駐店管理,保障民眾用藥安全。藥事人員在場應懸掛「藥事人員執行業務中」(或等同意思)告示牌;藥事人員不在場,應懸掛「藥事人員暫停執行業務」(或等同意思)告示牌。四、 藥商管理人如有解聘或辭聘時應即另聘,不得產生空窗期。五、 不得供應來源不明之藥品及醫療器材,處方藥不得開架陳列販售,調劑供應處方藥應有醫師處方,遵守藥品優良調劑作業準則,維護用藥安全。六、 藥師不以誇大不實之廣告或不正當之方法招徠病人或民眾或促銷藥物(如:慢箋送贈品、購物送藥品、以加購價或特價方式促銷藥品等行為)。 依據藥事法及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業者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普查。普查人員或稽查人員普查時會配戴識別證表明身分並說明來意,按許可執照登記之資料進行核對,檢查藥事作業及醫療器材等項目並製作相關普查或稽查紀錄,絕不會向業者收費或轉帳等金錢交易。 藥商登記事項如有變更(藥商名稱、負責人、地址、營業項目、其他應行登記事項)或停業、歇業情形,應於「15日」內向衛生局辦理藥商變更登記;醫療器材商登記事項如有變更(醫療器材商名稱、負責人、地址、營業項目、其他應行登記事項)或停業、歇業情形,應於「30日」內向衛生局辦理變更登記。如經查獲逾期未辦理變更登記,將依藥事法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相關法規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https://www.fda.gov.tw)、衛生福利部法規檢索系統網站(https://mohwlaw.mohw.gov.tw/)查詢。
端午節將至,粽香四溢,各式粽子紛紛上市,從北部粽、南部粽、鹼粽到客家粿粽,種類五花八門、各具風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傳統市售粽子常使用五花肉、鹹蛋黃等高油、高鹽的「紅燈食材」,或以滷汁拌炒配料,多屬高熱量、高脂肪、低膳食纖維食物,如食用過量,小心不易消化造成腸胃負擔,導致「吃粽體過重」! 為了讓市民在享受節慶美食的同時兼顧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分享粽子健康飲食及自製選購技巧,本次設計「纖纖養生粽」,掌握均衡飲食原則,以低脂、高纖等天然食材取代傳統餡料,簡單易做,端午佳節不妨與家人一起動手DIY,健康好食少負擔。一、控制食量,小心高熱量!粽子依烹調方式、餡料,熱量有所不同,市售粽子每顆約100-150公克,熱量約400-600大卡,吃1顆等同吃1.5-2碗白飯,因此建議1天以1顆為限,或與親朋好友分食。本次營養師設計「纖纖養生粽」,使用去皮雞腿肉、栗子等天然食材,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及花生等紅燈食物,1顆熱量約為253大卡,兼顧口感及健康,低熱量好享「瘦」。二、全穀蔬果增纖維,細嚼慢嚥助消化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食用時務必細嚼慢嚥。本次設計的「纖纖養生粽」使用十穀米取代部分糯米,餡料選擇香菇、杏鮑菇、胡蘿蔔及筍塊等蔬菜,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民眾也可選擇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食材做替換。建議用餐時也可搭配當季蔬菜和水果,如蛤蠣絲瓜、涼拌竹筍或竹筍湯等,讓營養更均衡,腸道順暢好健康。三、選購食用有技巧,注意保存與加熱安全包粽子挑選食材時,粽葉建議選擇無破損、乾燥,清香無刺鼻味,以及選購完整飽滿、粒型均一、有光澤的米粒。選購時應選擇有信譽的品牌或店家,注意製作與販售環境之衛生狀況,避免污染或變質。端午時節炎熱,細菌於7度至60度之間最易生長,為食品保存的「危險溫度帶」,因此應於購買後1小時內食用完畢,或立即冷藏、冷凍保存。冰過的粽子在食用前一定要「徹底加熱」,中心溫度需達70°C以上,方能有效殺滅病原菌,確保食用安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叮嚀,端午佳節品嘗粽子外,也不要忘記餐後適量運動,除了可以消耗多餘熱量,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以上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 (附件)新聞稿1140526 端午纖粽香 健康多一點.pdf
因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14年4月29日及5月5日公布3批自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0.001、0.002及0.003 ppm),雖均未超過我國法定限量標準(0.01 ppm),臺北市衛生局為強化市售豬肉安全監測,於114年5月6日即啟動「進口豬肉抽驗專案」,針對轄內超市、量販店及餐飲業等販售通路進行抽驗,共檢驗20件進口豬肉產品,檢驗乙型受體素21項(含萊克多巴胺),檢驗結果均未檢出,皆符合規定(詳如名冊)。臺北市衛生局強調,進口豬肉之安全首重邊境源頭管理,衛生局亦持續落實後市場品質監測及原產地標示查核,並依風險管理原則滾動調整抽驗策略,倘查有產品不符規定、未標示或標示不實情形,將從嚴處辦,絕不寬貸。若檢出不符動物用藥殘留標準,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依同法第44條可處新臺幣6萬至2億元罰鍰;若產品未依規定標示,包裝食品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散裝食品違反同法第25條,依同法第47條可處新臺幣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若原產地標示不實,則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第1項,依同法第45條第1項可處新臺幣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臺北市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善盡食安把關責任,確保供應豬肉產品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並依規定標示可食部位之原料原產地,以維護消費者知情權與健康安全,共同打造安心消費環境。本次抽驗結果已公開於「臺北市食材登錄平台進口豬肉專區」之「肉品稽查抽驗專區」。消費者若有食品安全疑慮,歡迎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撥 02-27208889轉7079)或上網查詢(https://health.gov.taipei/)。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邊境豬肉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加強專案抽驗結果名冊.pdf
即將迎接端午節連續假期,民眾歡慶佳節的同時,為保障消費者食用端午節應景食品之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端午節前至食品行、粽子專賣店、超商、超市、賣場、傳統市場等粽子製造及販售場所,抽驗各式粽子、餡料及生鮮肉品等相關產品,總計抽驗86件,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詳如附件名冊)。 臺北市衛生局說明,本次抽驗86件端午節應景食品,包括粽子餡料40件、粽子21件、生鮮畜產品15件及調味醬料10件,依品項擇定檢驗項目包含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12項防腐劑、硼酸及其鹽類、漂白劑、殺菌劑、蘇丹色素、環氧乙烷、動物用藥乙型受體素等。 臺北市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遵守食安法相關規定,落實供應商管理、購買合格產品原料,重視產品製程、作業環境、從業人員衛生及倉儲等自主管理,食材管理應做好先進先出,如有過期食材或原料應妥善丟棄,避免流入加工製程或餐飲製備中,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選購端午節應景食品時,除了至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外,儘量選擇包裝及標示完整之產品,如對花生、堅果過敏可參考業者於產品外包裝之標示資訊,減少發生誤食過敏不適情形,另應避免購買顏色鮮艷、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並留意製(販)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注意產品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是否貯存於適當溫度(冷藏7℃以下,熱存60℃以上),若無法立即食用完畢,應放入冰箱,避免微生物滋長。隨夏季臨近,天氣逐漸炎熱,保存食品要特別注意「溫度」及「時間」,攝氏7℃~60℃為危險溫度帶,易使微生物生長繁殖,切記不要讓食品在此溫度範圍中放置太久,調製食品後勿放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若室溫超過32℃時更不要放置超過1小時。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學務校安室 黃國忠主任 0905-633-716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0930-936-532【發稿日期:114年5月25日】【主題:北市教育局攜手臺大打造沉浸式防災營隊 高中生走進地質現場學習災害應變與防災素養】【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攜手合作,於114年首度辦理「臺大地質與防災探索營」,透過兩梯次的地質專業課程與野外踏查,帶領本市60位高中生走出教室、走入斷層與火山現場,從實地觀察中培養地質知識與防災應變素養,為本市公私立高中學生打造一場跨域、跨校、跨層級的實地學習體驗,獲得學生與家長的熱烈迴響。 本次營隊由萬芳高中與西松高中分別承辦,主題一為「火山災害與風險評估」,由臺大地質系朱美妃副教授授課,深入探討臺北盆地的火山地形、地熱活動與複合性火山災害風險。學生隔天實地前往靈山公園、富貴角公園、石門洞、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與大屯火山觀測站,進行火山地形的野外實察。 學生在現場不僅戴上手套觸摸火山岩,更使用放大鏡觀察火成岩結晶結構,用溫度計測量地熱區的溫度及用試紙檢測酸鹼值,甚至進行礦石的磁力測量,這些實作活動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具體化,並以多感官方式體會火山環境,強化其科學觀察與災害辨識能力。 學生們表示:「以前覺得火山只是遙遠的自然現象,這次才發現我們的生活環境其實正處在潛在風險中。」這樣的體驗讓他們「不只是知道有火山風險,而是理解為什麼這裡有風險」,更學會以科學眼光檢視身邊環境的潛在威脅。 主題二則聚焦於地震與活動斷層,邀請臺大地質系王昱副教授講授「地震科學與災害簡介」,從古代地震傳說談起,逐步引導學生認識震度、芮氏規模、海嘯、活動斷層位置與週期等核心知識,並透過實際案例影片、數據與圖片,協助學生理解地震如何影響生活環境。王教授也提醒,像「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地貌,其實正是地震時的高風險區。學生們透過課堂所學與生活連結,建立風險辨識與防範意識。 第二天師生則實地前往臺中石岡水壩及苗栗火炎山進行野外踏查,學生親自觀察921地震造成的地層變形與工程受損,實地使用測量工具與估算策略測量壩體抬升高度,並以手繪地形素描方式進行現地記錄,現場討論熱烈,學生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與觀察力。萬芳高中呂昀翰同學表示:「這次活動讓我走出課本,親身體會地球的歷史。」松山高中林彥勛同學也說:「這是我第一次實地勘察斷層,獲得非常寶貴的實作經驗。」內湖高中施祐萱同學則指出:「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到地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兩梯次活動共吸引60名來自臺北市各高中學生參與,透過地質與防災專業的扎實培訓與實地踏查,不僅提升了學生對自然災害的敏感度與理解,也成功結合高等教育資源與高中防災課程,促進高中與大學的策略性合作,為未來防災教育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臺北市教育局學務校安室黃國忠主任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高等教育資源,推動更多跨域的科學與防災學習計畫,為學生打造具備科學素養與風險意識的安全未來,讓學生不只是「知道」,更能「理解」、「應變」與「實踐」,打造更具韌性的下一代。 教育局新聞稿1140525北市教育局攜手臺大打造沉浸式防災營隊 高中生走進地質現場學習災害應變與防災素養.pdf
為深化跨國環保合作與水域文化交流,臺北市環保局今(25)日上午與印度台北協會(India Taipei Association)攜手合作於北投磺港溪舉辦「不只淨溪:與城市河流重修舊好」淨溪行動。現場逾60位印僑志工與北市水環境巡守隊員共同清理河川周邊垃圾,並透過導覽與分組行動,實踐「因清理而連結」的環保理念。臺北市環保局表示,該局延續去(113)年「從恆河到淡水河」淨溪行動的國際合作精神,今年特別選址於北市磺港溪段,再次與印度台北協會合作淨溪行動,該地為「還地於河」計畫的示範區之一,象徵都市河川生態轉型的努力,參與者以實際行動連結人與河流,並探討都市垃圾來源與減塑對策。今日活動,共清出31.23公斤、多類生活垃圾,並強調環保教育從在地出發的重要性,另結合現場導覽解說都市型河川的困境等傳統治水思維對生態的影響,提升民眾對都市型河川治理的理解與反思。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Mr. Manharsinh Yadav)親自參與並於現場分享環保經驗,與臺北市水環境巡守隊共同清潔河岸,展現跨文化合作的行動力與友誼。北市環保局與印度台北協會藉由本次活動呼籲市民朋友重視都市河川保育議題,提升水域保護意識,共同推動永續發展。北市環保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淨溪護川行動,齊心守護水環境,民眾、各機關學校、企業團體若有意願辦理淨溪活動,或是有意加入河川巡守的行列,歡迎來電與環保局聯繫(電話(02)2720-8889轉分機7262)。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業務聯絡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卓育欣科長 0905-843-479新聞聯絡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發稿日期:114年5月25日】【主題:以競賽點燃學習熱情!臺北市114年度資通訊應用大賽智組型機器人競賽,366位學生展現創新科技力】【臺北報導】114年度資通訊應用大賽「智組型機器人」競賽,於5月23日至25日在木柵高工盛大登場。本次賽事共吸引來自臺北市各級學校366位學生報名參加,其中包含高中職組110人、國中組111人及國小組145人。學生們運用機電整合、程式設計、機構組裝等綜合能力,在競技場上激盪創意與實力,展現出令人驚艷的科技素養! 本次競賽分為「任務闖關賽」、「公開挑戰賽」與「創意賽」三大賽項,強調跨領域整合與臨場應變能力,學生需於限時內完成指定任務,並根據現場狀況即時調整設計與程式邏輯。秉持著「以競賽激發學習動機」的理念,透過具挑戰性的任務設計,深化學生對STEAM教育與資訊科技的興趣與投入,並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運算思維與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創意思考與跨域創新的素養;在團隊合作與溝通中發展協調能力,並於實作歷程中累積解決問題的經驗與主動學習的精神。 公開挑戰賽國中組第一名金華國中迅行者隊,其中翁承佑同學已是第二年參賽,和隊友林采聲從寒假即開使備戰,專注投入在長時間的練習和機器人組裝之中,晉級決賽能臨危不亂,通過闖關奪得第一。 任務闖關賽高中組第一名育成高中三位同學皆為首次參加賽事,任務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優化結構設計,以兼顧車體高度、寬度與操作穩定性。團隊針對輪子轉向與車體重量進行調整,提升靈活度與控制性,順利闖關奪勝。 創意賽國小組第一名大安國小「佑威隊」兩位同學在「安全未來城市」的主題下,觀察生活周遭的交通狀況,設計在車內「 AI 守護駕駛機器人」 與在路上的 「 AI 智能路口機器人」。藉由兩者的連線,希望能提早發現危險駕駛,打造更安全、智慧且溫暖的未來城市。透過在課堂中學習的 nknublock 與 micro:bit 技術,學生延伸到創意發想和實作,提具未來感且實用性的作品,獲得評審高度認可。 教育局持續優化競賽獎勵辦法與成果展現機制,讓學生能夠將學習成果納入歷程檔案,強化學用合一,並在暑假結合Scratch貓咪盃、STEAM跨域競賽等競賽推出114年暑期STEAM及新科技教育營隊,針對競賽主題開設帶狀課程,讓學生能夠透過營隊課程一次性深入且全面的學習到相關知能,第二階段報名將在114年5月26日(星期一)啟動,提升學生對新興科技的學習興趣,涵育科技素養,成為科技時代的創新人才。 教育局新聞稿1140525以競賽點燃學習熱情!臺北市114年度資通訊應用大賽智組型機器人競賽競賽,366位學生展現創新科技力.pdf